經常耳鳴?中醫教你5招改善耳鳴

耳鳴,是現代人常見卻常被忽視的問題。它指的是單耳或雙耳內出現嗡嗡聲或其他噪音,雖不致命,卻影響睡眠、注意力與情緒,久而久之甚至會影響生活品質。

經常耳鳴?中醫教你5招改善耳鳴
經常耳鳴?中醫教你5招改善耳鳴

一、耳鳴的常見原因

從現代醫學角度看,耳鳴可由多種因素引起,包括聽力損失(如長期暴露於噪音、年齡老化),耳道問題(耳垢堵塞、感染發炎),內耳疾病(如梅尼爾氏症),神經或腦部病變(如聽神經瘤),以及情緒壓力、頸椎病變、生活作息不規律等因素。

中醫認為耳鳴與腎、肝、脾三臟關係最密切。中醫將耳鳴分為兩型:

實證耳鳴:多由風邪外襲,侵襲耳竅;肝鬱化火上擾清竅;痰鬱化火上衝,阻塞氣道所致。

虛證耳鳴:常因腎精虧虛,髓海不足;脾胃虛弱,氣血化生不足,不能上奉於耳導致。不管是哪一種耳鳴,一旦出現了,都要快點治療。

二、中醫護耳5大妙招

1、鳴天鼓法

雙手掌心緊貼兩耳,小指、無名指和中指按在頭部兩側的後枕部,以食指敲擊中指指甲,共敲60下。鳴天鼓法有助於調補腎臟。每天17-19時腎經當令,敲擊效果更好。

2、點按翳風穴

翳風位於耳垂後耳根部的凹陷處。用拇指指尖點按2分鐘,點按力度以有酸脹感為度。用拇指點按翳風穴,有助於改善內外耳壓力差從而改善耳鳴。

3、摩耳輪法

手指握空拳,拇指和食指由上至下搓揉耳輪至微熱,每次2分鐘。摩耳輪有助於促進耳朵循環。

4、搓揉耳門、聽宮聽會三穴

耳門穴位於臉頰部耳屏上前方,張口呈凹陷處。聽宮穴位於耳屏中央前方,張口時呈凹陷處。聽會穴位於耳屏前下方,張口時呈凹陷處。經常用食指搓揉這三個穴位,對耳鳴有舒緩效果。

5、壓耳屏法

掌心搓熱後按壓耳孔,再放鬆,一按一鬆為一次,每次36下,早晚各一次。

三、2款食療改善耳鳴

1、山藥紅棗粥

材料:山藥1根、芡實40克、大米適量、枸杞5克、紅棗5枚。

做法:枸杞、芡實、紅棗洗淨,並打碎芡實、紅棗剪碎。將所有食材用1500毫升清水浸泡兩小時。枸杞、芡實、紅棗倒入鍋中,大火煮滾後,轉小火煮30分鐘,倒入大米繼續煮20分鐘。

功效:調節腸胃氣血,推動腎氣運行,促進耳部循環,老少皆宜。

2、海參豬骨湯

材料:海參15g,豬骨100g,薑、鹽適量。

做法:豬骨洗淨,砍成小段備用,海參發好切成條狀備用。豬骨和海參同放入砂鍋內煮2小時,待快熟時放入適量薑、鹽,調味即可食用。

功效:豬骨性溫,味甘、鹹,入脾、胃經,有補脾益氣、養血健骨功效。海參能補腎益精,含有豐富的鋅元素。研究表明,聽力正常的耳鳴患者與體內血清鋅濃度有顯著相關性。

此外,適當運動不僅可以緩解壓力,還可以促進全身氣血循環,改善耳鳴。充足的睡眠對改善耳鳴也很重要,尤其是勞累過度、睡眠不足引發的耳鳴。

現代人壓力大、作息不規律,常感疲倦或失眠者,可以考慮搭配膳食補充品如「補氣寶」,以幫助舒緩壓力,促進氣血生成,改善血液循環。

需要提醒讀者的是,以上提到的草藥以及膳食補充品應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綜合管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