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季中醫養生:食療養肺

隨著秋天來臨,氣候逐漸寒涼乾燥,許多人會感到咽喉乾癢、咳嗽、异位性皮肤炎發作,甚至鼻過敏發作。中醫強調「順應四時」的養生原則,若能在秋季注重養肺潤燥,便能保持身體平衡,增強抵抗力。

秋季的養生核心是「養陰潤燥」,肺氣充盈、脾胃調暢,代謝也會順暢。
秋季的養生核心是「養陰潤燥」,肺氣充盈、脾胃調暢,代謝也會順暢。

一、秋季養生的中醫理念

在五行理論中,秋屬金,與肺相應。秋天以「燥」為主,最容易消耗津液,導致咽乾、皮膚症狀及呼吸道不適等狀況。因此,秋季的養生核心是「養陰潤燥」,肺氣充盈、脾胃調暢,代謝也會順暢。

中醫還有「色白入肺」的說法,白色食材如梨子、白木耳、山藥、蓮藕、百合等,特別適合在秋季食用。不過,並非所有白色食物都能養肺,例如白砂糖雖為白色,但過量反而損傷脾胃。秋季氣候寒涼乾燥,要避免過多生冷食物的攝取,以免傷害脾胃功能。若食物偏寒涼應少吃,或煮熟食用,也可加一些溫性的蔥、薑等來調和。

二、秋季食療飲食建議

1、白米湯

食材:白米適量、清水適量。

做法:將洗淨的大米與約10倍的水一同入鍋,先用大火煮滾後,轉小火加蓋,留小縫,熬煮約30分鐘,待湯汁變濃稠泛白,表面出現米油時過濾米粒,即可食用。

白米湯可以益氣、養陰、潤肺,預防咳嗽和感冒。

2、百合銀耳湯

食材:蓮子1兩、百合5錢、白木耳1朵、適量冰糖。

做法:先將蓮子、百合、白木耳用水洗淨泡軟,然後放入湯鍋,加適量水煮熟,再加入適量冰糖調味。煮湯時,時間要久一些,使白木耳中的膠質溶到湯裡。

百合銀耳湯有潤肺作用,對護肺、預防感冒也有很好的功效。

3、冰糖蒸梨

食材:雪梨1個、冰糖20克、川貝5克、杏仁2.5克。

做法:先把梨子從中間剖開,把中間的果肉挖掉,加入冰糖、川貝、杏仁,在鍋裡蒸四五十分鐘即可食用。

冰糖蒸梨對治療有痰的咳嗽很有幫助。冰糖本身有化痰潤肺的作用,加上川貝和杏仁,化痰的效果就更好。研究發現,梨子能緩解呼吸道症狀。有潤肺止咳、消痰、降火的功效。但梨子性質偏寒,虛寒體質的人不宜多吃。對於火氣旺盛、體質偏燥的人,以及立秋後因鼻腔黏膜乾燥容易流鼻血的人,也可食用冰糖燉梨保養。

4、百合山藥排骨湯

食材:排骨約600克、日本山藥約半條(約300克)、新鮮百合乾約20克、清水1200cc、米酒300cc、玉米1支、枸杞少許。

做法:在鍋中放入排骨、日本山藥、百合乾、清水、米酒、玉米和枸杞。大火煮滾後,轉中小火慢燉約20–30分鐘至熟透。起鍋前加入適量鹽調味即可。

立秋後著重滋肺陰及胃陰,而山藥可兼具這兩者。不妨食用百合山藥排骨湯來滋養身體,但因山藥屬澱粉類食材,正在減肥的人需留意攝取量。

5、鮮藕汁

食材:新鮮蓮藕、適量蜂蜜、涼開水。

做法:將新鮮蓮藕洗淨、去皮,切成小塊。放入榨汁機中,加入適量涼開水榨取汁液。過濾掉殘渣,加入蜂蜜即可飲用。

秋天正是新鮮蓮藕上市的時節。鮮藕榨汁,加上蜂蜜調和,能清熱生津、涼血止血,對火氣偏旺、口乾舌燥的人群十分合適。但要注意,生藕性寒,脾胃虛寒或容易腹瀉的人不宜多飲。若將蓮藕煮熟,其性由寒轉溫,有健脾養胃、補氣養血的效果。

現代人生活節奏快,不是每個人都能在日常飲食中均衡攝取足夠的養分,因此,一些以草本為基礎的膳食補充品逐漸受到關注。例如近年流行的「代謝寶」,結合多種草本成分,用於日常健康維持。不過需要提醒的是,「代謝寶」屬於膳食補充品,無法替代藥物治療,只能作為飲食之外的輔助選擇。

秋季是養肺的好時節。透過簡單的食療,如白米湯、百合銀耳湯、冰糖蒸梨或百合山藥排骨湯,不僅能緩解秋燥引起的不適,還能為身體補充能量。若能再搭配良好的生活習慣,並適度運用現代草本補充品輔助,便能讓身體更好地適應季節轉換,保持健康與活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