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快節奏、高壓力的現代生活中,許多人常感到疲倦、容易感冒、睡不好、恢復慢。現代醫學認為是免疫力下降,而在中醫眼中,這是正氣不足的表現。

一、什麼是「正氣」
《黃帝內經》記載:「正氣存內,邪不可干」。「正氣」指人體的正常生理功能和抵抗疾病的能力,即身體的的免疫力。當人體正氣充足時,身體自然健康。反之,如果正氣虛弱,病邪就容易侵入並引起疾病。
二、現代生活最易耗氣的五件事
現代人的生活方式正不斷「偷走」身體的氣:
1️、飲食不節
過食生冷煎炸油膩的食物,喝冷飲損傷脾胃,影響氣血的生成。
2️、熬夜、作息不良
經常熬夜,睡眠不足,都會過度消耗身體的能量和氣血。
3️、久坐少動
長時間維持一個姿勢不動,如蹺二郎腿,會影響血液循環,導致氣血運作不暢,氣機鬱滯。
4️、情緒與慾望的消耗
中醫認為,過度的情緒波動和慾望的過度滿足也會消耗人的精氣。
5、過勞與壓力
長期處於巨大的家庭或社會工作壓力下,精神高度緊張,過度消耗心神,耗損氣血。
這些長期耗氣的不良習慣,正是免疫力下降的原因。
三、5方法提升免疫力
1、飲食節制、均衡。
少食生冷煎炸油膩的食物,少喝冷飲,飲食清淡。
2、調節情緒
保持心態平和,避免負面情緒。
3、良好的作息
不熬夜、有充足的睡眠,適當的有氧運動,都有助於調節免疫力。
4、保持水分充足
水是運輸養分和排毒的載體,並維持黏膜健康。充足的水分有助於血液和淋巴液的正常流動,支持免疫細胞有效地識別和清除病原體。
5、穴位按摩
按摩曲池穴、合谷穴和足三里穴,可以預防感冒、調節免疫系統。一天2次,每次按揉2-3分鐘,力度以有酸脹感為宜。
四、「健脾為本,扶正固本」的補氣原理
中醫認為「脾為後天之本,氣血生化之源」,脾的消化吸收功能良好,才能化生氣血,使之源源不絕。常見補氣藥材如黃耆能補中益氣、固表止汗;白朮可健脾益氣;大棗能補中益氣、養血安神。
另外,中醫補氣應因人而異,並非單純補脾,當其他臟腑氣虛時,如心氣虛、肺氣虛,補氣可能需要直接補益心、肺之氣。
現代有些膳食補充品結合中醫理論,如「補氣寶」,以多種草本配伍組成,調節元氣平衡、協助日常健康調理。
需要提醒讀者的是,以上中藥以及膳食補充品應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綜合管理。

